世界上最難的小提琴曲


在當年被稱為帕格尼尼繼承人的恩斯特(Heinrich Wilhelm Ernst ,January 1814 – 8 October 1865)所改編的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難的小提琴獨奏曲。


夏日最後的玫瑰/浦利葉 Christophe Boulier
恩斯特出生於維也納,從小便顯現他的音樂才華,11歲進入維也納音樂院就讀。14歲時,恩斯特第一次聽見帕格尼尼的演奏,便更奮發地努力練習,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帕格尼尼一樣好。 而到了23歲的時候,恩斯特的演奏技巧已經好到能與帕格尼尼一起同台演出,在有些場次甚至代替帕格尼尼演奏,雖然這些音樂會都很成功,但是他總是覺得自己活在帕格尼尼的陰影之下,他曾經為此把自己關在房間內五天沒有出門。 心如止水變奏曲/Leonidas Kavakos 隔年,恩斯特開了一場音樂會,他正確完整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的《心如止水變奏曲》(Nel cor piu non mi sento),這可把所有的觀眾和包括帕格尼尼本人都給嚇呆了,因為在當時帕格尼尼的經典曲目並沒有出版,因此恩斯特完全靠著帕格尼尼在音樂會上演出的時候把這首曲子給記下來。 接下來的幾年,恩斯特有次在法國旅行,聽見帕格尼尼正在馬塞(Marseille)開音樂會,恩斯特為了想要進一步能夠學習到帕格尼尼的技巧,於是他秘密地租下了帕格尼尼隔壁的房間,日以繼夜地躲在房間內偷聽帕格尼尼的練習。 只不過帕格尼尼不但很少練琴,就算拉琴的時候也會使用弱音器,也因此造成偷聽的任務格外的困難。 摩西變奏曲/柯崗(Leonid Kogan) 最後恩斯特在帕格尼尼的音樂會之前開了兩場音樂會,聽過兩場音樂會的觀眾認為恩斯特的演奏是比較感人的。帕格尼尼知道了這個情況又另外再開了一場音樂會,以只能在G弦上演奏的《摩西變奏曲》(Moses Variations)來挑戰觀眾的聽覺。 經過這場音樂會之後,觀眾的評論分為兩邊,有一邊覺得帕格尼尼的技巧比較好,另一邊覺得恩斯特的演奏比較感性。因此恩斯特已經從牆壁的偷聽之中,完全學習到帕格尼尼的精髓了。 但是恩斯特還是非常尊重帕格尼尼,他接下來作曲所寫的變奏曲都是取自帕格尼尼《威尼斯狂歡節》(Carnaval de Venise;註1)的主題,這些都成了恩斯特最受歡迎的演奏曲目,他也漸漸地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恩斯特的晚年為神經痛所苦,以致於無法再持續地演奏,因此他把重心放在作曲,完成了他重要的《6首對位練習曲》((Six Polyphonic Studies),其中便包含了《夏日最後的玫瑰》這一首經典曲目。 -- 註1 《威尼斯狂歡節》這一首曲子後來以安邦(Arban)改編成小號的版本最為有名,是每一位學習小號的人都知道的經典曲目。 威尼斯狂歡節/Winton Marsali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