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的音樂之路




既平凡又非凡,既坎坷又幸運

在西方,看表演是商業,大家買票進場,場內如火如荼,場外一拍兩散不相認。中國看戲是捧場子,表演場所仍洋溢著中國 特有的人情味。九七年冬,有位朋友邀請我到世紀劇院聽演奏:「有空就來,沒空就別忙了。」他謙虛地說。就在中午,飄起那年的初雪。北京的雪不像美加、中歐 一來就占住整個冬天,而是來匆匆、去匆匆,因此街頭人們沈醉在莫名的喜悅,交通也亂成一團。好不容易趕到劇院,眼看已近開場,朋友早在場內急成一團。 「喏,票在這裡,」他推開人群,把票從窗口遞出來,「好啦,我得到後台去,待會兒裡頭見!」票拿在手上,雪飄在臉上,回憶湧到心上。

沒錯,這位體貼的友人其實是當晚演奏會的主角,大提琴家王健。他將在小提琴大師艾薩克.史坦(Issac Stern)的兒子,麥克.史坦指揮下,演奏海頓大提琴協奏曲。王健走的並不是大獎得主路線,卻是繼馬友友之後,第二位在古典經典廠牌DG公司露面的華 人,同時也是第一位該公司簽約藝人。打入這個傳奇的「黃標」何其不易!王健卻憑其純樸的個性、對音樂的摯愛登堂入室。

王健的一生,既平凡又非凡,既坎坷又幸運。一九七九年,艾薩克.史坦進入初開放的中國,錄製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從毛澤東到莫札特》紀錄片。讓所 有觀眾印象深刻的是,片尾有個小男孩帶著自信的表情,無畏的演奏巴赫無伴奏組曲。片尾字幕走完,小男孩還站起來向佳賓們舉手行少年先鋒隊的敬禮。他就是九 歲的王健,那澄淨如天籟的琴音,讓觀眾無法不打從心底喜愛。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在拍紀錄片,」他說:「我只記得老師要我拉琴給史坦聽。」他走進場內,史坦戴著墨鏡大剌剌坐著,拉沒兩下,衝進來一組攝影師,架起機 器就拍。「當時已拉到一半,只好硬著頭皮拉下去…」史坦聽完稱讚他幾句,從此他成了國家的外交寵兒,小小年紀,竟有一星期演奏三次招待外賓的紀錄。

王健生於一九六八年,父親王樹棠是大提琴家,母親是長笛家。當時正值文革高峰,父親被徵召到上海參加上海樣板戲團,便把王健帶到上海。四歲時,父親把中 提琴插上筷子,教小王健開始拉「大」提琴。練琴時間不長,但他父親要求他不練則已,一練就得全心全意,王健一直保持這個習慣到現在。文革時期音樂資料缺 乏,父親冒著被批判的危險,偷偷抄譜、剪接磁帶(所以王健也學會用剪刀剪接磁帶的工夫),讓小王健從小就有機會聽到許多前蘇聯的傑出錄音,其中包括羅斯佐 波維奇演奏的協奏曲。七歲文革結束,王健考入重新招生的上海音樂院,展開正式音樂學習生涯。

沒想到那段紀錄片帶他綿延不斷的緣份,無數觀眾看過後對他產生興趣和關心,其中最熱心的是一位古樂器收藏家、美籍華裔商人林壽榮。他主動寫信給中國文化 部,願意資助十六歲的王健到美國念書,但遭文化部以「無此前例」打回票。林壽榮仍不死心,五年後直接寫信給王健父母,表明他願資助王健求學,甚至「把王健 當成自己的孩子照顧」。父母雖萬般不捨,但他們知道出國學音樂機會非常難得,就把全部家產變賣成一百一十八元美金,讓王健隨身帶到耶魯大學。

王健的美國之行可說費盡千辛萬苦,因為美國政府對單身中國青年入境極其刁難。所以王健一上飛機就緊張得什麼也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遣送回來。美國海關官 員凶狠狠提了幾個問題,把一句英文都不懂的王健給嚇壞了,官員一放他走,他拔腿就跑,竟把父母變賣家產的血汗錢全數給忘在入關處。

  「為什麼不回頭去找呢?」我問他。

  「不不不!給我一千元我也不回去,我就怕被送回中國!」王健說。

聽到這裡,我不得不為當時中國人的處境感到傷感,所幸王健終於打出一片天,相信王健一家都會覺得丟掉這一百美元值得。林壽榮無期借給王健一把一六二二年 的阿瑪蒂名琴,王健度過一段衣食無虞的求學生涯,直到三年後林壽榮因病去世為止。當時王健剛要離開耶魯到茱莉亞音樂院求學,這是出名的「貴校」,王健又陷 入困境。沒想到當年像凶神惡煞般闖進來攝影的紀錄片導演,聽到消息及時伸出援手,王健總算順利就讀。一九八七年中央交響樂團訪美巡演,王健參加演出,在這 系列音樂會之後被ICM經紀公司簽為旗下藝人,總算不再孤苦無依。九○年他在美國Delos公司推出首張個人專輯(「Presenting Jian Wang」,DE 3097),是初試啼聲之作。

在演奏圈闖盪,面臨與所有華人音樂家同樣的問題,就是難以打進音樂圈核心。一九九三年新的貴人出現,那年他參加法國蒙彼利埃(Montpellier) 音樂節,有機會與鋼琴家皮耶絲(Maria Joao Pires)、小提琴家杜梅(Augustin Dumay)合作演出。「他們本來不屑和我合奏,」王健回憶說:「後來在經理堅持下勉強排練了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三重奏。沒想到排練剛完,皮耶絲就對我 說,他們想和我一起在Deutshce Grammophone錄音。」

其實皮耶絲和杜梅的風格都屬較芬芳浪漫的一型,正苦於沒有恰當的大提琴搭檔,而王健溫暖、抒情、如歌的音樂性馬上吸引了他們。在葡萄牙總統特准下,王健 移居風光明媚的葡萄牙農莊,與皮耶絲女兒產生一段情,不過這已成為歷史。九四到九五年間,這組三重奏搭檔在DG錄製布拉姆斯兩首鋼琴三重奏(447 055-2)、莫札特鋼琴三重奏(449 208-2),而從九七年下半開始,王健正式成為DG旗下專屬藝人。未來的錄音計畫包括一些大提琴協奏曲和與皮耶絲合作的貝多芬、布拉姆斯大提琴奏鳴曲 等。

血淚努力、流浪飄泊、幸運與溫情,構成王健精采而豐富的前半生。現在王健已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新生代大提琴家,有人誇讚他是繼馬友友之後,中國樂壇的驕 傲。對這些說法,王健一貫淡然處之。聽著他流貫在海頓和莫札特音樂裡的絕美音色,讓人更相信歷經考驗的人格,往往是更寬廣而謙和的。
--
文/楊忠衡(知名樂評)
原文刊自http://www.allmusic-mag.net/mel/article/musician/990827_wang_jien.htm#article

熱門文章